間歇強制式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
發布時間:2016-08-10 09:44:15
間歇強制式瀝青
混凝土攪拌設備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。料場上堆放的各種集料由裝載機裝上,送至冷料倉。每個冷料倉下裝有變速馬達驅動的皮帶出料機,馬達轉速可由控制室進行獨立或同步控制,從而實現集料的初級配和改變冷骨料供應量。由出料機下來的各種集料,經水平輸送帶和傾斜輸送皮帶,送入烘干筒的高端入口。
傾斜5°-10°安裝的烘干筒,由電動機及其減速機構驅動旋轉,烘干筒內表面安裝了許多葉片,使集料隨烘干筒旋轉,以螺旋方式向下端運動,由于重力的作用,上方的骨料不斷下落,形成所謂的“料簾”。位于烘干筒低端的燃燒爐,由輸油泵自儲油罐不斷提供燃油,燃燒的火焰噴入烘干筒,與散落的集料均勻接觸,使集料升溫至160~180℃,集料所含水分在此進程中蒸發。熱集料自帶有溫度傳感器的卸料槽,卸入鏈斗式熱集料提升機,經提升,到達主拌和樓頂部的振動篩進行篩分,不同規格的集料分別落入振動篩下的熱料儲倉待用。
瀝青儲罐的外殼裹以礦棉作保溫層,罐中的液態瀝青與導熱油管接觸得以升溫。熱油的加熱和循環由一套專門的導熱油爐及其循環系統來完成,安裝在瀝青罐殼體上的溫度計監測瀝青溫度,并通過控制系統控制導熱油加熱爐的加熱,使瀝青溫度保持160℃。熱瀝青由瀝青泵輸送到主拌和樓的瀝青箱中進行計量。
儲存在礦粉罐中的礦粉經多級
螺旋輸送機(有時配合皮帶輸送機)送到礦粉提升鏈斗機的底部,再經提升,到主塔上的礦粉桶中。
各種材料分別在前一拌和循環終了前,由相應的稱量裝置稱出一批料的數量,其中集料采用累積式稱量,即各種集料按預先設定的配方數量依次投放到稱斗中稱量,計算機累加至一批集料的總重。在一個工作循環開始的時候,打開集料和礦粉計量裝置的斗門,將材料投入拌和缸進行攪拌,計量好的瀝青由瀝青噴灑泵經噴嘴噴入拌和缸,拌和過程一般持續45~60s,然后打開拌和缸底部的斗門,拌好的混合料在重力的作用下被卸入運輸卡車,再運往攤鋪現場。整個攪拌循環全由計算機自動控制。
在備料的情況下,成品料被卸入配套的斗車中,再由卷揚機沿軌道提升到成品料頂部卸料。成品料倉由支腿安裝到一定高度,以便倉下通行卡車。其外殼用礦棉保溫,出料斗門則由電加熱裝置進行加熱,以保證正常卸料。由于高溫下瀝青粘度降低,長時間存放過程中瀝青將逐漸下流,造成集料析出,混合料質量嚴重下降,所以,一般情況下,成品料倉只儲備約1h攤鋪用料,儲存時間不宜過長,以滿足攤鋪現場不等料為原則。有些
瀝青混凝土拌和設備不從主塔卸料,而全部經成品料倉向卡車卸料。
由于結構的特點,間歇強制式攪拌設備能保證礦料的級配,礦料與瀝青的比例可達到相當精確的程度,另外也易于根據需要隨時變更礦料級配和油石比,所以拌制出的瀝青混合料質量好,可滿足各種施工要求。因此,這種設備在國內外使用較為普遍。其缺點是工藝流程長、設備龐雜、建設投資大、耗能高、搬遷困難、對除塵設備要求高。